產學對話:探討臺灣旅創文化,邁向永續發展
撰文:產創總中心
為因應疫後地方振興與永續發展時代的來臨,政大產創總中心與生生品創策動志業攜手臺南市刺桐城文化學會,於5月25日在產創總中心國際會議廳共同主辦「臺灣旅創文化論壇」,邀請專家學者、產業代表、在地旅創代表及各界影響者,與青年學子對話,共同探討臺灣文化體驗與旅遊服務,進而邁向永續發展。產創總中心營運長林士淵表示,政大多年來致力於與產業界結合,投身新創事業,此次舉辦之論壇更是希望透過校友及學生的共同參與,與來自臺灣各地的嘉賓、產業界代表、國際學生共襄盛舉,一同交流互助。即使彼此所投身之領域不盡相同,仍望大家在論壇後能有豐富收穫,期許能「攜手共度旅創未來、邁向永續發展」。共同主辦生生品創策動志業執行長王仁宏表示,期盼藉由本次論壇連結各界夥伴參與、交流、共創,互相牽成,匯流整合,藉由旅創文化體驗服務增加在地關係人口,協助在地旅創邁向國際化發展,持續優化並擴大旅創服務生態圈。
首先,由本校教授吳思華主講「從人文創新看臺灣旅創服務生態圈」。他表示,旅行並非僅是為了旅行,而去探索人文古蹟、擁抱自然,更重要的是透過旅行將家人、朋友聚集在一起,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內密切相處,遠離塵囂,共創美好回憶,進而產生「幸福感」。因此,旅創服務的首要前提是必須「洞察人本需求」,針對不同客群構思相異計畫,使男女老少都能獲得需求滿足。唯有注重每一個旅客的需要,才能提供完善的旅創服務,例如注重育兒服務,使父母可以在旅程中暫且放下負擔,盡情放鬆享受旅程。而在洞察人本需求後,他也提出「布建旅創服務生態圈」的重要性,所有成員自主共生、互補共創,透過宏觀的視野、場域的共振,便能收穫共創共生的夥伴。最終不僅完成旅創服務、創造經濟價值,更能使旅客及旅創服務者皆獲得幸福感,成就一個幸福的生活實踐。
接著,第二場講題由張伯宇副教授向大家分享「從鄭成功400歲聖誕,看臺南府城400」。400的意義是什麼?不僅是荷蘭人1624年登陸臺灣至今400年,也是鄭成功誕生至今400年。如此值得紀念的數字,對臺南來說更是意義非凡。趁此機會,他向眾人介紹臺南的文化歷史記憶,以及近年來鄭成功逐漸從神格化轉為日常化,包含販售成功洋芋片、成功啤酒等,使現場嘉賓都眼前一亮。最後,「1624不是起點,是轉捩點;2024不是總結,而是跨越。」他希望大家能思考何謂臺南?臺南又能留給下一代什麼?期望在珍視傳統之餘,亦能開創當代、展望未來。
第三場講題「從品牌公關看臺灣旅創服務體驗設計」由本校教授孫秀蕙主講。她首先定義,地方創生旨在透過新模式活化社區產業,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,解決城鄉差距及人口老化等問題。她指出,若能透過網路傳播,訊息與討論度增加,將使民眾參與普遍化。但在進行宣傳之前,要先了解宣傳目標是「不分淡旺季的穩定人流」,而非僅在周末湧入大量觀光人潮,反而干擾在地群眾生活品質。故最重要的是考量時宜性、接近性,並且把握現今科技時代下工具多元,應妥善利用後規劃地方創生,在觀光與保存原有風貌間取得平衡。
緊接著由黃信勳助理教授主講「大石也得小石拱,串連森川里海根經濟的生態旅遊」。他以凋零中的鄉村為主軸,思索該如何因應農村萎縮?農村與都市間有密切的物質交流,若能以生態旅遊帶動農村發展,健全的農村將促成健全的社會。而日文裡的「里山」,泛指農村聚落經過人們長期良好互動而形成的半自然環境,重視人類的滿足與社會的持續性而非財富,形成重質不重量的生活方式與生產態度。臺灣若能有效學習,除了能促進經濟,也能吸引人流,使旅客們體驗當地的食物與季節,以身歷其境的感受形成美好的自身經驗。最後,他更是以「孤雁高飛,群雁行遠」勉勵大家為旅創產業共同努力。
第五場講題由石碇「螢火蟲書屋」創辦人葉家豪主講「從螢火蟲書屋,看在地旅創:穿越淡蘭悠遊深石平」。不同於一般青年留在都市工作,他選擇回鄉耕耘。他的故鄉位在都市計畫邊緣,因於城際交界而非山非市,勞動力總往都市流動。葉家豪毅然決然回鄉創立螢火蟲書屋,從一開始的小小書屋發展至今,已形成兩萬平方哩之聚落。他至今依然在思考還能為家鄉做些什麼?從最初的撿垃圾、維護環境,到與學校教育事業合作,現今又提出希望能改善交通,為石碇增設公共腳踏車等計畫。他的腳步從未停歇,一如既往致力於留給下一代更美好的未來。
在多位講者精彩的分享後,來自印第安納大學的政大國際交換學生韋明莉,和與會嘉賓聊聊其在臺灣的旅遊經驗。她走訪了臺灣多處旅遊勝地,最深刻是花蓮的太魯閣,她從平溪的天燈文化到九份品茶,至深坑體驗做豆腐,體驗石碇的生態,也前往阿里山、墾丁、臺南、嘉義、基隆等多地旅遊。「臺灣就像我的第二個故鄉。」她表示臺灣旅遊令人印象深刻,也留下了許多特別的回憶。
接著,由政大學生組成的「大四喜」團隊進行專題發表,經由孫秀蕙連結政大USR計畫與公關策略與企劃課程,由心理系學生游詩芸向大家分享,如何透過公關操作投身石碇的地方創生。大四喜團隊以「吸引18-30歲的青春旅行族」為目標,希望打造出走、慢活的療癒聖地──淡碇森活,使石碇成為一處「厭世人生中的休息站」。其中包含推出LINE官方聊天機器人及拍攝短影音等方式宣傳石碇,甚至推出山陵瑜珈、淨山活動,期望透過多樣性的手法使石碇走入大眾目光,進而推展地方創生。
最後的雙向論壇,山城美館館長林正文與趣健行旅行社楊晴媚加入雙向論壇,陳述業界實務經驗,論壇講師群精鍊主題重點勉勵現場與會人員,如何持續推動臺灣地方創生。黃信勳表示,應從「永續」之角度切入,考量如何將非都市地區的人流找回,可以考慮向附近地區借用人力,創造協力網絡,共同合作;葉家豪也提及,旅創文化來自於獨特文化所引發的觀光,若能使旅客體驗在地文化,便有更多民眾前來旅遊;吳思華再次強調,應從人文出發,並且思考是否有帶給消費者幸福感,如此才為真正完善的旅創服務。
本次論壇,來自各界專家學者與產業達人代表,向大家分享了地方創生的親身經驗及未來可塑性,雖然僅有短短的三個多小時,卻使與會人員吸收了許多寶貴的旅創經驗,收穫滿滿。也期望經由此次論壇,促進臺灣的旅創文化永續發展,打造生生不息的旅創服務生態圈。